鈣黃綠素,化學名稱為 3,3'- 雙 (甲胺二乙酸) 熒光素,化學式為C30H26N 2O13,相對分子質量達 622.53。其外觀通常呈現為橙黃色結晶性粉末,無臭無味。它微溶于水,在乙醇中幾乎不溶,但可溶于氫氧化鈉等堿性溶液,形成具有熒光特性的陰離子形式。
理化性質
鈣黃綠素本身在紫外光或藍光激發下,會發出黃綠色熒光。當它與鈣離子(Ca2+)發生絡合反應時,熒光強度會發生顯著變化,這是其作為鈣指示劑的核心原理。在不同 pH 值環境下,鈣黃綠素的熒光特性和絡合能力有所不同。一般在 pH 值為 12 - 13 的強堿性條件下,鈣黃綠素與鈣離子的絡合反應z為靈敏,此時形成的絡合物熒光強度明顯減弱,溶液顏色由黃綠色熒光轉變為接近無色,便于觀察判斷。此外,鈣黃綠素對鈣離子具有較高的選擇性,能y效排除其他金屬離子的干擾,確保檢測的準確性。
變色原理
鈣黃綠素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能與金屬離子配位的基團,如羧基(-COOH)和氮原子等。在強堿性溶液中,鈣離子與鈣黃綠素分子中的配位基團結合,形成穩定的絡合物。這一過程改變了鈣黃綠素分子的電子云分布,從而影響其熒光特性。具體來說,絡合物的形成使得鈣黃綠素分子內的共軛體系發生變化,導致其吸收和發射光的波長改變,熒光強度降低,溶液顏色隨之改變,以此實現對鈣離子的指示作用。
制備方法
實驗室制備鈣黃綠素,通常以熒光素為起始原料。s先,熒光素與氯乙酸在堿性條件下發生縮合反應,引入羧甲基,生成 3,3'- 雙 (羧甲基) 熒光素。然后,3,3'- 雙 (羧甲基) 熒光素再與甲胺反應,經過一系列的取代反應,z終得到鈣黃綠素。反應過程中,需j確控制反應溫度、時間、原料配比以及 pH 值等條件,以確保產品的純度和產率。在工業生產中,基于相似的反應原理,但會根據大規模生產需求,對反應設備、工藝流程進行優化,提高生產效率。
應用場景
在分析化學實驗中,鈣黃綠素指示劑常用于絡合滴定法測定鈣含量。例如,在水質分析中,通過滴定水樣中的鈣離子,結合鈣黃綠素指示劑的變色情況,可準確計算水中鈣的含量,評估水質的硬度。在水泥生產行業,用于檢測水泥原料及成品中的鈣含量,控制生產工藝,保證水泥質量。在生物醫學領域,可用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熒光成像分析,幫助研究細胞生理活動。
使用注意事項
使用鈣黃綠素指示劑時,要準確配制其溶液濃度,濃度偏差可能影響熒光強度變化的靈敏度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在滴定過程中,需嚴格控制溶液的 pH 值在合適范圍,以保證指示劑與鈣離子的反應順利進行。儲存時,應將鈣黃綠素指示劑置于陰涼、干燥、避光處,密封保存,防止其受潮、氧化或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,影響指示性能。憑借其d特性質,鈣黃綠素指示劑在眾多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。
本說明書解釋權歸我公司所有,有產品改動,以實物為準,恕不更改說明。了解產品詳細資料咨詢:13231761108(微信同號)